減肥EQ差 小心暴食與厭食上身!



 

華人世界時報 C&W N 應瑋漢







現代人不斷追求身材的窈窕美麗,加上媒體不斷播放減肥瘦身的廣告,讓許多愛美的女性巴不得愈瘦愈好。其實擁有一個「好看(good-looking)」的體形,對每個人的心理健康及自信心方面都有正面的助益。但在高壓力的生活裡,卻出現許多因飲食問題造成的精神疾病,包括暴食、厭食症、過度減肥及情緒失控等,因此提高減肥EQ是大家需要重視的課題!

台灣華人身心倍思特協會針對829位網路民眾進行「自我體態與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受訪女性有635人,男性有194人,除了讓網友填寫身高、體重及三圍等資料外,並首度搭配使用「心情溫度計」簡易健康量表,瞭解民眾自我體態與心理困擾的相關性。調查結果顯示,因身體肥胖而感到神經緊張或內心不安者高達九成二,而容易苦惱或動怒者則有八成九,另外有八成八的受訪者會因身體肥胖感到憂鬱、心情低落,更有高達八成一的人會因為身體肥胖而覺得比不上別人,值得注意的是,該題回答程度厲害及非常厲害的比例佔四成一,可見身體肥胖容易影響自信心。另外,因身體肥胖而出現入睡易醒或早醒情形的受者訪高達九成三,而因身體肥胖有嚴重及非常嚴重自殺想法的的比例約一成,都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

楊氏診所院長楊名權醫師表示,調查顯示,五成受訪者認為自己過胖,三成二的人有減肥念頭,其中女性認為自己局部過胖的前三部位是大腿(81.9%)、腹部(77.2%)及屁股(61.9%),男性則大部份認為自己腹部太胖(79.9%)。造成肥胖症的原因除了遺傳體質外,另外就是食量與代謝異常,造成過多熱量堆積在身上,而食量異常者,最常見就是一有壓力就找東西吃,吃的時候暴飲暴食,不該吃的時候又勉強硬塞或常吃零嘴,長期下來就容易造成肥胖。另外,不當的飲食習慣加上食物選擇失當或水份攝取不足等,都很容易造成身體方面產生疾病,如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過高、便秘、尿酸過高及胰島素升高等代謝疾病。這些問題的初期可能不容易被發現,對身體也不會產生不適的現象,但長期下來就很容易會將身體搞壞,千萬不可忽視!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醫師表示,若從身體質量指數(BMI)標準值(18.5~24)當衡量指標,調查結果有53人低於標準值,屬偏瘦體形,不過其中有24人認為自己過胖,而且有減肥的念頭,也就是高達四成八五的受訪者是屬於體重低於理想體重而身材纖瘦者,她們自認為身材不夠瘦,常「感覺」自己胖,要求瘦就是美,容易變成厭食症或暴食症的高危險族群,值得注意!另外,超過BMI標準值的人數有339人,其中有180人不認為自己胖,也沒有減肥的念頭,也就是說,近五成三的過胖受訪者可能成為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

楊名權醫師說,若是測出自己高於標準體重者,建議先從控制體重著手,以防止體重進一步增加。可藉由飲食控制及運動雙管齊下,若真覺得瘦不下來,也可尋求專業醫師來為你調配合適的減肥方法。避免在減肥過程中的情緒激動,建議做到以下五點:

1. 在減肥過程中絕對不能過度減少食量,反而要實行適量多餐的飽食方法並增加蔬果的攝取。讓自身的血糖維持恆定,情緒才比較容易控制。(建議每天攝取熱量為公斤體重的15倍~25倍,例如50公斤體重者,每天攝取熱量為750大卡~1,250大卡,若低於1,000大卡者,需由醫師監督執行。)
2. 要多喝水:在交感神經興奮時,身體中的水分也容易隨皮膚蒸散而流失,當水分不足時,更容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速與情緒不穩定等的結果。
3. 減重過程中應增加蔬果、礦物質與維生素的攝取。

4. 要做到自我心理調適,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適度做一些緩和運動如散步等。並訂一個長期緩慢的健康減重策略,輕鬆以對。
5. 藥物方面可暫時停止使用並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也可請教醫師調整藥物的種類或劑量,以安全為最大原則,持續健康的瘦下來。

楊聰財醫師指出,臨床數據顯示,肥胖症患者本來就是「憂鬱症」的高風險群,因為肥胖患者容易出現挫折及憂鬱情緒,也可能出現暴飲暴食所引起。同時,要注意的是,暴食症是屬於一種飲食障礙,憂鬱症常是其合併的一種疾病。建議民眾可以參考「MSN減重情緒管理法」

1. 藥物(Medicine)︰有些抗憂鬱藥,本身亦會改變荷爾蒙,而造成肥胖,因此慎重選 擇部份的抗憂鬱劑,是減重且不快樂的朋友必須注意的事項。

2. 運動(Sports):不配合運動、自怨自艾,或沒有毅力,會使減重效果功虧一匱。減重過程可以學習深呼吸放鬆練習,或利用靜坐、冥想或按摩等,讓自己可以輕鬆面對。
3. 營養(Nutrition)︰減重過程需要注意攝取均衡營養,可以多搭配牛奶、香蕉及深海魚油,防止血清素下降引起的憂鬱症狀。另外可以補充維生素B1、B6、B12調節神經功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哇係小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