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引起與預防



 



排便是人類身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之一,當食物消化、吸收至殘渣排泄約需2448小時。若排便時間超過48小時,或是排便困難,即可稱得上是便秘。

便秘不是一種單純的疾病,而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症狀,若誤認便秘是小毛病,將可能因小失大,應仔細認識此號稱萬病之源──便秘的來龍去脈。

醫學家把便秘分為慢性變成習慣的「習慣性便秘」和某種疾病引起的「器質性便秘」兩種。

習慣性便秘
大部分的便秘族屬於此類型,其發生原因大都與生活環境和個人行為有關,例如:

飲水不足
人體必須從腸道吸收適量的水分,供給新陳代謝所需,一旦水喝的少,自然腸道內殘留的水分就少,糞便也就變得乾燥堅硬。此外,喜歡吃辛辣、重口味、嗜酒無度的人,或是感冒的人,腸道內火旺、水分不足使得大便乾結。

纖維食物攝取不足
由於飲食的精緻化或是吃得少或是牙齒功能差,使得纖維食物不足,糞便量減少。

排便動力缺乏
如老年人、多次妊娠女性、過胖者,因腹肌衰弱而引起。

情緒因素
緊張、壓力或憂愁、思慮過度的人,將影響傳導排便的神經,並且使胃腸功能低下,造成便秘。

疲勞
經常勞累的人,腸蠕動機能不足,易引發便秘。

藥物作用
服用抗組織胺及去除充血劑,易使大便乾燥,而某些會促使腸蠕動減緩的藥物,如鎮定劑、止痛劑、安非他命、減肥藥、抗憂鬱藥、含可待因的咳嗽藥、鈣劑、鐵劑,也易引發便秘。

運動不足
長期久坐,活動量小或長期臥病的人,因腸蠕動不足,容易便秘。

習慣不良
沒有定時排便習慣,或是經常拖延上大號的人,容易導致排便反射作用失調。





預防便秘
 有便秘傾向的人,不管是由疾病引起或習慣性便秘,一定要去看醫生,接受治療;除此之外,從日常生活中,改善飲食習慣和加強運動量,也是預防便秘很好的方法。為了防止便秘的發生要先從除去便秘致病因子開始做起,請多注意以下的生活保健法:
多吃含纖維食物
現代人的飲食過於精緻,是造成便秘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要多吃高纖維的食物,如:黑木耳、胚芽米、麥片、豆類、水果、蔬菜、海藻......等。

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繁忙的工商業時代,有些人連排便的時間都沒有,久而久之即形成便秘。所以無論如何,每天一定要給自己固定時間去培養便意。

多喝開水
每天補充二千至二干五百cc左右的水分,讓糞便維持適常的軟硬度,特別是起床後喝一杯水有助排便。

適當的運動
運動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增加腹壁肌肉和其他排便肌肉的收縮力量。

勿養成服用瀉藥的習慣
依賴瀉藥排便,久而久之會使排便功能衰退,導致無法自然排便。

忌吃加重便秘的食物
奶製品、豆干、蘋果、濃茶......等,都是會加重便秘的食物。

規律的飲食生活
三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勿吃宵夜,以免造成腸胃的負擔,破壞腸胃規律的運作。

避免精神緊張、壓力過重
精神緊張會抑制排便反射;壓力過重會導致內分泌失調,這些都是加重便秘的因素。

避免脂肪不足
多數人總是認為脂肪熱量高而避之不吃,其實脂肪不僅具有潤糞的功用,而且脂肪酸也可刺激腸蠕動。

按摩腹部、刺激腸胃
每日按摩腹部,可以讓腸胃得到適度的刺激,使排便功能恢復正常。

 便秘的治療在於消除病因,不論是習慣造成或是疾病造成,均應找出病因,對症治療,才是一勞永逸之法。

自我診斷篇

不要小看便秘是小症狀,隱藏其背後卻可能是重大的疾病,當您或家人有便秘現象時.請根據下列線索,找出便秘潛在的危機:

急性便秘並伴有腹絞痛、腹脹、噁心、嘔吐時,應注意腸阻塞。
慢性便秘者出現腹瀉和便秘交替現象,應注意結腸癌、腸結核等。
慢性便秘並伴有大便帶血或黏液,應注意直腸癌。
便秘並經常腹痛.狀似盲腸炎,尤其是用力解大便時腹痛更劇烈.此時應注意大腸憩室炎。
嬰兒便秘應觀察是否為無肛門閉鎖。
幼兒便秘並伴有腹脹,應注意先天性巨結腸症。
便秘並可觸摸腹部有塊狀異物,應注意腫瘤、肉芽腫或腸套疊等。
在腸道或腹部手術之後,經常出現便秘,應注意腸道黏連。
婦女便秘,應注意子宮肌瘤、卵巢瘤等婦女病。
便秘的發生和情緒或生活步調紊亂有關時,為短暫功能性便秘。
長期便秘卻無以上之病症,可能是慢性習慣性便秘,應從飲食、生活、運動改善著手



建議食用富含水溶性纖維食品「黑木耳」 防便秘 、宿便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
水溶性纖維豐富是黑木耳的一大特色,它不但能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及預防便秘,還有降低膽固醇效果。


除了水溶性纖維豐富,黑木耳幾乎沒什麼熱量,而且木耳沒有特別的味道,跟任何蔬菜都可以搭配,也可以跟肉類一道烹煮,對想減肥的人,是絕佳的瘦身食材。煮得軟爛的黑木耳,吸附水分後,還可以增加飽足感,達到控制食欲的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哇係小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