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減重 慎防「溜溜球效應」



 



 




減肥減出問題時有耳聞,服用不當的減肥藥傷身令人遺憾,台中市澄清醫院醫科主治醫師廖縉偉表示,減重不宜採過度激烈手段,以免產生「溜溜球效應」,有可能會愈減愈肥,當心剪掉肥胖留下不健康的身體。(黃資茗報導)



台中市澄清醫院為醫些愛美減肥的民眾成立減肥門診,配合衛生署核可的藥物、代餐、營養師諮詢、合宜的持續運動並與健身房業者的結合,在三到六個月的減重療程裡,幫助民眾正確控制體重,「剪」掉肥胖又不減健康,才是健康減重的正確作法。



廖縉偉醫師表示,快速激烈的減重所減輕的是由流失水分開始,然後是肌肉,最後才是脂肪。所以快速減重大多是減掉水分,以及一些肌肉而已,但是在回復正常飲食後,如果沒有運動,胖回來的可全部都是脂肪。老是減去肌肉與水分,但復胖的卻是脂肪,在不斷反覆減重的過程中,產生了「溜溜球效應」,會導致身體的體脂率過高,新陳代謝率下降,因而陷入越減越難減,越減越肥的惡性循環之中。



廖縉偉指出,坊間某些藥物雖然能達到短期減重的效果,卻對身體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像是「興奮劑」會導致緊張、失眠,因過去被濫用且副作用大於減肥,衛生署已禁用。「利尿劑」會導致嘔吐、虛弱、血壓下降、腎功能破壞等隱憂,且皮膚會變差。「瀉藥」會導致貧血及胃腸病變、皮膚變差、無法專心,一但停用,體重馬上竄升,甚至影響排便功能。



也有所謂的「吃肉減肥」法,這對心臟、高血壓者不宜,且易增加腎臟負擔,長期食用可能造成骨質疏鬆、電解質不平衡、抽筋,酸中毒。「飢餓法」不能持久,且造成體內蛋白質、水份和電解質大量流失。



廖縉偉表示,對症下藥才能健康享瘦不復胖,減重者常擔心的復胖問題,其實與減重的人常無法維持正常作息、定時運動有關,減重成功後,熱量攝取、支出平衡才是維持體重的不二法門。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發生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長期的肥胖會增加慢性疾病的發生率,若有三高加肥胖,健康一定大打折扣。研究報告指出,健康的人至少能夠比肥胖的人平均多活十年,但不適當的減重反而會失去減重的基本意義,對健康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減重時要特別注意減重速度及方法,一週減重以0.5至1公斤為宜,一個月減重也不要超過5公斤,這種緩慢漸進式比較不容易復胖,也比較不會影響荷爾蒙的分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哇係小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