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粽熱量高 宜搭配蔬果


 








傳統粽熱量高 宜搭配蔬果

文/葉姿辰


現代人生活忙碌,自己包粽子的機會不多了,多數人選擇市售粽子好過端午節。很多人光吃一個粽子果腹可能不夠,不知不覺一餐吃了2、3個,甚至三餐都以粽子為主,過了一個端午不只體重變「粽」,還產生消化不良等副作用。因此有一些注意事項不能輕忽。


◎不易消化:


糯米大部分含有支鏈澱粉,支鏈澱粉不易消化,若有消化性潰瘍、消化功能障礙或膽結石者,可能造成胃酸過多分泌、腹脹痛、腹瀉或便秘,尤其是老人及小孩不宜食用過多,應搭配二碟蔬果。


有人會吃粽配刨冰以度炎炎夏日,小心過量也會導致消化機能不良,引起腹痛。


◎慢性病患:


●糖尿病:吃鹼粽時,最好蘸代糖取代砂糖,一餐以一個為限。含糖及含油量高的豆沙粽則不適宜。


●心血管疾病:應選擇含油量低的鹼粽或南部粽。建議每週勿超過兩個蛋黃,肥肉應避免。高血壓及腎臟病患者勿攝取過多鹽分,粽子本身有鹹度,最好別再蘸佐醬。


●高血脂症:餡料有肥肉、油炒過的材料、鹹蛋黃、花生與花生粉,均不宜多食。


●高尿酸血症或痛風:餡料如魷魚、干貝、鮑魚、冬菇、蝦米、花生等,都是高普林的食物,要節制,以免痛風發作。


◎不易吞食:


老人、中風病患及幼兒因吞嚥能力較差,需小心。


◎注意食品衛生及添加物的安全:


有些不肖業者製造鹼粽會添加違法的硼砂,積存體內會引起慢性中毒,應以添加物「三偏磷酸鈉」(普美能)替代硼砂。


粽子吃不完,應放入冰箱保存,若要久存,可以冷凍。


衛生署提倡「三少一多」,就是「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粽子的缺點是缺乏纖維質又高熱量,建議大家每日配上5至9份的蔬果,既可以多補充抗氧化物,也可以避免消化不良及便秘。


此炎熱季節同時要防範蚊蟲叮咬、中暑及食物中毒,以平安度過夏天。(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哇係小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